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孫榮)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
落實黨政同責,以上率下加強統籌推進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以上率下帶動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自覺履行食品安全政治責任。完善食品安全工作體制機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推動形成食品安全共管合力。建立食品安全問題清單、措施清單制度,通過專題調度、信息通報、實地督導、定向跟蹤等方式,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抓好問題整改落實。修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將食品安全督查督辦、評議考核結果作為各地各有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參考,層層壓實各級食品安全工作責任。
堅持“嚴”字當頭,不斷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
秉持全方位、全過程從嚴的理念,將“四個最嚴”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舉措中。開展凈化產地環境工作,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推進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0.5萬畝,對1.29萬畝耕地實施嚴格管控,全區產地土壤監測合格率99.7%;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化肥農藥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265個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實現控藥減害;開展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做好重大病蟲發生趨勢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等工作,畜禽養殖環節獸用抗菌藥安全規范科學使用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落實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附證上市農畜產品超過18萬噸,并將試行主體全部納入監管主體名錄庫管理,對附證產品進行了專項抽查;開展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淀粉制品、醬油食醋等高風險產品生產企業綜合整治行動;對“塑化劑”污染、“兩超一非”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以標準化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化管理,全區52家農批市場,6812家經營主體建立電子檔案并實施動態管理;制定銷售經營和餐飲服務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全面完成風險分級動態管理;開展“餐飲安全你我同查”、“網劍”行動,推廣使用“食安封簽”,規范餐飲經營秩序。
消除風險隱患,織密食品安全防護網
實行農畜產品銷售經營和餐飲服務風險分級管理,全面梳理風險點,逐一建立責任鏈,嚴格落實表格化清單化管理措施;建設智慧監管風險防控系統,全區21萬家高風險市場主體入駐平臺,自查率達到80%;制定食品安全重點品種監管名錄,將11個品種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對食品企業開展“滾動式”督導檢查,建立“抽、檢、管、服、導”工作流程,一體推進抽檢、監督、服務、教育、引導工作;加大食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及產地環境監測力度,食品抽檢量3.4批次/千人,抽檢總體合格率99.61%,食用農產品抽檢量超過1.5批次/千人、問題發現率1.4%,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1577批次、合格率100%;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強化市場監管,組織開展應急演練49場次,排查涉疫食品28起。
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整治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
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以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和輔助食品及校園食品安全為重點,組織開展“衣食住行”“昆侖2021”“春雷”“利劍”等專項整治行動,破獲刑事案件13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4名,涉案金額3.1億元;推進農村牧區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查處案件651件,破獲刑事案件54起。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組織開展禁限用藥物、常規藥殘和“瘦肉精”集中排查,曝光典型案件6起。
促進協同共治,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
實施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行動,建立許可審查、食品安全檢查“二證合一”職業化檢查員制度,加強標準化市場監管所建設;推進蘇木鄉鎮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全面完成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及完善名錄工作;推進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監管,對全區52家農產品批發市場、6812家經營主體建立電子檔案;建立健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將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全部納入國家追溯信息平臺;強化信用監管,建立食品生產企業信用檔案,對3169家企業在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施標注,13187家食品生產主體實現生產許可數據和日常監督檢查數據統一歸集;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履責報告制度,制定并推動落實食品銷售者主體責任指南,開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諾和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活動;結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科普日”等,加強食品安全普法和科普宣傳,深入開展食品安全“五進”活動,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素養,調動群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立足資源優勢,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發揮產業基礎優勢,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的同時,進一步拉升產業發展高線。啟動現代農牧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將生鮮乳等5個品種及17個基地列入試點范圍,全區農作物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8299萬畝,其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690萬余畝;推動農牧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構建形成奶業、玉米2個千億級和10個百億級優勢產業鏈,全產業鏈產值達到6550億元,其中乳業產值由6.07億元增至15億元;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行動,7個品種獲評“中國好糧油”稱號;實施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2069個、總產量916萬噸,11個區域公用品牌、6家企業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蘇尼特羊等24個產品入選地理標志保護工程,427個產品納入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天賦河套”品牌影響力指數居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第一位,“錫林郭勒奶酪”成為全國第一個初級農產品加工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產品;強化“雙安雙創”示范引領,啟動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旗縣創建工作,指導4個盟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4個旗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命名8個旗縣為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