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的現代農業屢屢出圈。其中,永安村是當地有名的“明星村”。該村推出“永安大米”區域農產品品牌、全省首個體驗式數字農業基地“盒馬村”項目、浙江省未來鄉村實踐基地等,致力于探索農文旅融合、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目前,以永安村為核心區的禹上稻鄉每年共接待游客約13萬人次,永安村集體收入從2018年的56.85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300萬元,村民們在“稻香”里共享美好喜悅。
永安村的蝶變,還得從由余杭區統一招引的農村職業經理人劉松說起。2019年,劉松來到余杭街道,負責永安村村集體資源的運營。他以“稻”為基,以“創”為核,提出了“四個一”目標:一個全國鄉村振興樣本,一個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基地,一個永安村自有品牌,一個能對外輸出服務的鄉村振興模式。劉松牢牢抓住“市場”和“治理”兩板斧,帶頭進村入居向村民傳遞市場信息,并有的放矢搜集民意,以“領頭雁”姿態在合理爭取民意基礎上有效提升村集體經濟,每月落實走村入居不下8人次,今年有效落實民意18條。
與此同時,永安村村黨委書記張水寶近年來持續引領打造產學研聯動創新鏈。不僅促成浙江省首個體驗式數字農業基地落地村里,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還在該村設立“永安教學基地”。如今,永安村累計招引谷麥科技等8家新銳科技公司以及淘寶神人“大米姐”“浙江大學精準育種研究院”等團隊和單位入駐,引導支持本地村民開辦“永安青黛工作室”“稻香茶莊園”“稻香書畫院”等文旅項目。
永安村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況是余杭街道多措并舉、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余杭街道以八村聯手抱團組成的“禹上稻鄉”品牌運維為抓手,抓牢“經濟”第一命脈,有效拓展市場化運作。把穩“組織化、品牌化、數字化”三大方向,以黨建統領為核,建強支部堡壘。以稻香文化為軸,依托“禹上稻鄉”品牌打造,持續深耕“數字田間”,為集體經濟插上數字翅膀。
為了扎扎實實推進鄉村振興,余杭街道通過集中流轉永安村土地實現專業化現代化生產,核心區塊水稻畝均產值由2000元提升至6000元左右;鏈接資源引進人才和項目達到31個,引導本地居民創業項目7個,帶動就業超過50余人。
與此同時,街道依托市場化運營組建專業團隊,以“稻鄉人才十條”為契機,創新人才管理制度,以“運營官梯級培養”招引人才,筑巢引鳳靶向培育。同時落實動態清單管理,實現雙向成長。
今后,余杭街道將持續發揮黨建統領作用,筑巢引鳳優化平臺吸引力,緊扣實現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業智慧智能的目標,持續以數智賦能鄉村振興,探索一條邁向共同富裕的可推廣可借鑒的道路。(周靜 喻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