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同意在北京市繼續開展和全面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期限為自批復之日起3年。這意味著,北京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正式啟動。
此次發布的《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進一步落實北京“四個中心”定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城市副中心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導區、強化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提升生活服務業品質、優化營商環境等9方面近180項試點任務,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6個領域的14項開放措施。
《方案》提到,支持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探索開展冬季和戶外裝備器材國際貿易等業務,加快建設集專業體育競技、世界時尚運動精品體驗與高端服務業于一體的體育產業示范區。擴大電信業開放,在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和示范園區,取消存儲轉發類業務、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僅限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等增值電信業務外資股比限制。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開展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允許北京市醫療器械注冊人委托京津冀地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醫療器械,助推“注冊+生產”跨區域產業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按照商業原則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區域新設銀行分支機構。
《方案》表示,加強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導區。具體措施有,聚焦行政辦公,引進國內外智庫機構入駐,打造國際化智庫、高端人才集聚區;聚焦文化和旅游,允許在京設立的外商獨資經營旅行社試點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赴臺灣地區除外);聚焦高端商務,推動通州運河商務區加快承接北京中心城區商務服務功能疏解,建設國際化現代商務區;探索金融創新,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
在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方面,引導各類資本進入文化、旅游等領域,實行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放寬外商捐資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準入。在符合現行規定的前提下,探索通過跨境電商模式進口部分醫藥產品。
2015年5月,國務院同意在北京實施為期3年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3年間,商務部和北京市先后制定兩輪試點方案,實施220余項試點任務、21項開放措施,經第三方評估,形成了68項開放創新成果。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已有多個“樣板”在全國推廣,為推進全方位主動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了路徑、提供了示范。如在文化貿易領域,北京首創了“區內存儲+區外展拍”的保稅交易模式,賦予了文物藝術品展示交易新活力;北京首創的全過程、全城通辦的工商登記服務體系,實現了企業設立、變更、注銷全流程電子化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