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中醫認為,冬季是一年中進補的最佳季節,但進補也不能盲目。冬季進補不能只一味地選擇肥膩食物,而應該堅持營養均衡的溫補食材,且谷物、果蔬、肉類都要吃。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冬季進補。那么,哪些孩子需要補、怎么補?冬季又有什么好的進補食材?
冬季食補 不是大口吃肉
家長切勿在進補上,把關愛變成傷害。實際上,孩子日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類營養通過飲食即可滿足,一般不需要大補或長期進補。對于一些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的體虛人群而言,更適合在冬季進補。因為寒冷容易加重上述癥狀,而科學的食補可以有效起到補虛助陽的作用。對于一些體型肥胖,內熱熾盛,平日痰多色黃、腹滿便秘的人群,則不適合在冬季進補,否則容易導致助邪生熱,加重癥狀。沒有這些癥狀的“平和之人”,冬季進補量力而為,可以補但不必太過。
進補是有講究的,不是一味地大口吃肉。那么,冬季該如何科學地飲食養生呢?
宜選溫補。冬季主“藏”,體虛之人在冬季進補會達到更好療效。平素體質虛弱,常出現手足冰冷,怕冷喜溫的人可以適當進食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牛羊肉、韭菜、糯米、蝦、雞肉等。注意不能過度溫補,燥熱之品進食過多也會造成津液虧虛。因此,飲食上要搭配一些較為平和的食物,如山藥、藕片、白蘿卜、木耳、蓮子、黑芝麻等具有滋陰益精效果的食材,以發揮陰收陽長的作用。
減咸增苦。中醫認為,冬季為腎經當令之時,而咸味入腎,過食咸味食物容易影響腎臟藏精氣化功能,造成水液潴留等不適癥狀。所以,冬季飲食應減少食用咸味食物,如榨菜、醬豆腐、海米、蝦皮等,適量進食苦味食物,如蓮子心、苦蕎麥、杏仁等??辔度胄?,可有效防止心火上炎,更可制約溫補食物的溫燥之性。
少食生冷。冬季要避免大量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如涼菜、海鮮等。過食生冷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長期進食生冷則可能造成人體脾胃虛寒,陽氣虧損。
多飲溫水。冬季室內暖氣開放,容易導致人體津液耗損,出現口干舌燥、皮膚干燥等不適癥狀,科學的飲水習慣能很好地補充人體耗失的水分。推薦飲用溫開水,讓孩子少量多次去主動飲水,不要等明顯感到口渴時再喝水。
這幾種食物適合進補
冬季進補不能只一味地選擇肥膩食物,而應該堅持營養均衡的溫補食材,且谷物、果蔬、肉類都要吃。這里,推薦幾種適合冬季進補的食物。
羊肉——溫腎助陽。入冬進補首推羊肉。羊肉性溫熱暖胃,且脂肪和膽固醇也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中醫認為羊肉性熱、入脾腎經,有溫腎助陽、強腰健骨、補益精血的功效。
烏雞——祛濕驅寒。烏雞的滋補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冬季食用烏雞,可以把體內的濕氣驅除,身體的御寒能力也隨之增強。尤其是女生月經來之前都喜歡燉烏雞湯喝,其原理也是驅寒。此外,烏雞對氣虛、血虛、脾虛、腎虛、心虛等各類虛癥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小米——安神養胃。冬天一些孩子有胃寒不適的問題,這時候喝點小米麥仁粥很有好處。小米有很好的安神養胃作用。麥仁含有豐富優質的植物蛋白,少量脂肪、多種礦質元素和維生素B,還含有降血壓肽等營養物質,有補虛、厚腸胃、強氣力的功能。
糯米——溫胃暖胃。糯米有暖脾胃的功效,可以為身體的溫暖提供能量。身體保持溫暖了可以養氣,脾和肺虛的人應該多吃糯米。用糯米來釀甜酒,或煮糯米粥效果更好。
山藥——健脾益胃。天寒地凍,很多孩子在冬季的運動量較少,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減緩,而冬季又多喜歡吃火鍋等辛辣油膩的食物,加大患上腸胃疾病的風險。山藥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健脾益胃,降低患腸胃疾病的風險。冬季煮粥、煲湯、吃火鍋時都可以加入山藥。
白菜——滋陰潤燥。民諺有云:“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天氣干燥,多吃白菜有滋陰潤燥、護膚養顏的作用。大白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溫胃益氣、驅寒防風的作用。對于胃脘冷痛、腹部怕涼、小腹疼痛、排便不暢有改善作用。
雪梨——生津潤肺。冬季氣候干燥,加上暖氣會讓室內的空氣濕度下降得更厲害,此時吃個水靈靈的雪梨是不錯的。梨子里水分含量極高,而且它還能起到生津潤肺、滋潤喉嚨的功效,是冬季養生首選的水果。
甘蔗——潤喉去燥。干燥的冬天里,孩子最易出現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無痰、皮膚干澀等現象。這時要多吃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甘蔗水分多,身體易吸收。
這里,推薦一個適合冬季進補的食療方:
清燉牛肉(《食醫心鑒》)
材料:牛肉500g,白蘿卜500g,姜絲、醋、食鹽適量。
做法:將牛肉及白蘿卜洗凈,切小塊;牛肉同姜絲一齊入砂鍋內,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去浮沫,文火燉煮,出鍋前15分鐘加入白蘿卜,一同煮至熟爛,加食鹽、醋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精血,利水通便,適用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的體虛人群。
使用注意:素體火盛者慎服。
過敏體質孩子這樣補
冬季進補必須根據孩子的不同體質,因人對癥調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對于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冬天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但同時也是改善過敏兒體質的關鍵期。
什么樣的孩子屬于過敏體質?其實很多家長都不太了解。過敏體質,主要指明確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比如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濕疹等,這是情況比較嚴重的過敏體質。
還有一類過敏體質的孩子,家長根本不知道有過敏體質,只苦惱于各種問題:孩子容易積食,容易生病,經常跑醫院。比如,現在很高發的腺樣體肥大,其實和過敏性鼻炎息息相關;還有的孩子總是揉眼睛,又查不出什么原因,家長會以為是手機、電視看多了,其實是過敏性鹽結膜炎。這類孩子,也屬于過敏體質。
快速判斷過敏體質的方法:是否動不動揉眼睛,流眼淚,甚至怕光? 是否經常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涕?是否經常皮膚癢、濕疹、嚴重痱子?是否反復咳嗽,甚至出現氣喘?
孩子患過敏體質,本質上是本虛標實。過敏體質的形成,通常是先天稟賦差,外加錯誤的后天喂養、長期損傷脾胃造成的。這類孩子的抵抗力也會比一般孩子更差。隨著年齡的增長、發育的健全,孩子的體質會逐漸趨于成人,過敏性疾病也會慢慢好轉。但是,孩子如果有過敏體質,幼兒期沒有及時調理好,誘發嚴重的過敏性疾病,有可能會影響終身。
給過敏體質的孩子補虛最好在冬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陰陽之氣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如果冬季斂藏得多,整一年的陽氣都會很充沛。陽氣充足,孩子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會變強,也就是人們說的抵抗力變強。
孩子陽氣是否充足,腎陽也很關鍵。腎位于身體的下部,中醫稱下焦。只有腎陽充足,就如下焦有一團火一直燃燒,體內的寒濕陰邪才會被這團火燒化,如同一盆水被火燒開變成蒸汽蒸騰而上。因為此時陽氣都藏在體內,脾胃陽氣也會很充足,消化吸收功能會更好。故此時進補,也比其它時間更有優勢。
過敏體質的孩子冬季如何食補?
在孩子消化好、無病痛的前提下,家長可以給孩子稍稍“開閘進補”,適量吃些偏溫補的食物。但是,很多家長常會忙于進補,而疏忽了脾胃消化。也有家長更是“一視同仁”,大人孩子一起補,大人吃一份燕窩羹,孩子也吃一份。這些做法是錯誤的。
這些成年人的補品,大人吃了恰到好處,作用在孩子身上,往往虛不受補,增添脾胃負擔。尤其過敏體質的孩子,脾土更是虛弱,受不得一丁點怠慢、過補。
最好的補品,是生活中好消化、功效對證的日常食療。最正確的補法,是循序漸進地“補”。
不要一次吃太多熱量高的食物。比如,冬天給孩子吃泥鰍燜飯,就很溫補陽氣;但也不能天天給孩子吃,一次吃很多。
在孩子消化好的時候,隔天吃一點,碗不要裝太滿,兒童專用碗,裝大半碗就夠了,估摸著孩子半飽之后,進食速度變慢了,就意味著孩子已經七分飽,可以停止進食了。
進食偏溫食物。根據食物性味的細微區別,吃的頻率也有所區別。
能吃得比較頻繁的偏溫食物:栗子、核桃、松子、花生、南瓜、番薯、洋蔥、泥鰍、黃鱔、帶魚、菠蘿蜜、金橘、大棗等。
注意,即使可以頻繁吃,也不能天天吃。像板栗、核桃,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消化的,一方面要控制量,少吃微補;另一方面要控制頻率,視孩子消化狀況,兩三天吃一次。
每周1—2次的溫補食物:羊肉、牛肉、豬肚、海參等。
吃之前,保證孩子“補得進去”。消 化 不 好 的 時 候 ,一 定 不 能 進補,飲食要清淡,否則,很容易導致過敏性疾病發作。
過敏體質的孩子基本都是氣虛質,給他們補腎,主要補腎氣;補虛,也主要補氣虛??梢越o孩子服用異功散。
五味異功散 材料:太子參9g,白術9g,茯苓9g,炙甘草3g,陳皮2g。做法:材料下鍋,加約1碗水,小火煲至半碗服用。1周不超過3次。功效:健脾理氣,增強上焦肺與中焦脾的功能。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過敏體質嚴重的孩子:煲出的半碗湯汁分成3份1天內服,連服3—5天;之后每周喝2次,每次喝半碗。過敏體質較輕的孩子:半碗湯汁連喝2—3天,每次喝半碗;之后每周喝2次,每次喝半碗。(綜合自人民網—科普中國、中國經濟網、《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