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瑪納斯縣農副產品物流園,昌吉州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對39批次蔬菜進行快速檢測,并引導經營戶依規依法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工作人員還對2批次雞肉進行了定量檢測抽樣,力求消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確保消費者吃到安全質優的“放心肉”。
這是10月26日至11月3日州農業農村局開展全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工作的最后一站。該局工作人員積極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深入各縣市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對食用菌、水果、禽畜產品、水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測,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昌吉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制定了《2021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監測范圍覆蓋全州涉農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畜禽規模養殖場、屠宰場等,通過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專項監測,以及鄉鎮監管站的速測篩查、批批檢測,確保地域、品種、種植養殖基地監測‘三個全覆蓋’,監測無死角。截至10月底,全州共計開展定量檢測5509批次,超出自治區下達任務量的129%,監測合格率達99%以上;各類快速檢測完成12.21萬批次,監測合格率達100%。同時,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獸藥等違法違規行為,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有效監管?!?/p>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州農業農村局心系群眾餐桌上的食用農產品安全,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工作,默默守護,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回應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通過強化檢測把關、推進過程管控、推進綠色認證、完善品牌體系等舉措,切實提升群眾對農產品消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州農業農村局按照“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公眾參與”的基本要求,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追溯憑證為載體,加強對納入監管名錄范圍的生產主體管理,運用技術信息化手段,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追溯機制。今年,各縣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園30個,全州261家生產經營主體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效提升了經營主體規范生產經營的意識,也給廣大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此外,全州各縣市網格化監管體系基本建成,鄉鎮監管站速測工作全面展開,村級協管員隊伍人數達400余名,州、縣8個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均通過第二輪“雙認證”,40%以上的縣級農檢機構檢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監測能力達到99個參數以上,州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通過認證檢測參數已達306個,自治州于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
堅持“管出來”和“產出來”兩促進,執法監管和標準化生產“兩手硬”,州農業農村局腳踏實地圍繞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啟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及添加“瘦肉精”、私屠濫宰等專項治理,有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防線。
昌吉州堅持綠色生產理念,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目前,全州有綠色食品企業55家,有效期內綠色食品總數保持在250個以上,約占全疆綠色食品數量的50%;全州18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達213.3萬畝,占全區綠色基地面積的16.5%;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到16個。
目前,昌吉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群眾滿意度逐年上升,優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正成為昌吉農業的新名片。(王薇 田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