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賽場比拼精彩激烈,賽后運動員的日常飲食也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日前,“冬奧運動員不能吃胡椒”成為網上熱搜話題。
有關專家表示,胡椒里含有一種興奮劑——去甲烏藥堿,為食源性興奮劑,吃后可以引起心率增快,心臟肌肉收縮更有力等,從而增加運動員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因此被國際反興奮劑機構明令禁止使用。
什么是食源性興奮劑呢?食源性興奮劑是指來源于食品中的興奮劑,包括一般性食品及保健食品中從生產到加工過程中天然存在或故意添加而殘留的興奮劑成分。除桂皮、八角、香葉、花椒等含有食源性興奮劑成分的常用香料外,蓮藕天然含有的甲烏藥堿、肉制品中可能含有的瘦肉精、食物烹飪或堅果炒制過程中可能添加的調味料等,都可能導致運動員賽外檢查(比賽以外期間進行的不事先通知的突擊性興奮劑檢查)不合格。
此外,保健食品、營養品也是運動員需要格外慎用的一類食品。一些功能性飲料可能添加咖啡因等食源性興奮劑以達到刺激神經中樞的作用;加入藥食同源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也可能含有食源性興奮劑。上述食品中的興奮劑都為內源性興奮劑,對于非運動員身份的普通人來說,不存在興奮劑檢測的問題,沒有安全隱患,所以日常生活中可正常放心食用。
但是,還有一類添加了外源性興奮劑的保健食品、營養品,會危害身體健康。根據2020年國家反興奮劑中心調查顯示,在多種來自國內外的營養品中,包括減肥產品、益生菌粉、壓片糖果、韓國方藥等產品檢測到了興奮劑,大多含有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劑。
查詢國家反興奮劑中心早前公開的食品藥品中興奮劑講解的PPT顯示,2010年~2013年,保健食品興奮劑檢測中,西布曲明、麻黃堿等為興奮劑檢測呈陽性的主要項目。西布曲明、麻黃堿為藥物成分,均不允許添加進食品,屬于非法添加,一些非法減肥食品通過摻入這些成分增加減肥效果。近年來,運動員因使用減肥產品導致興奮劑陽性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一般來說,運動員不允許使用各類減肥產品,特別是網紅減肥產品,具有非常高的風險。
目前,保健食品允許的功能聲稱共二十七項,其中3類要求加做興奮劑檢測項目,分別為“緩解體力疲勞”“減肥”“改善生長發育”,由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中心進行檢驗。
負責保健食品審批的市場監管總局規定,保健食品進行功能學評價試驗時,毒理學、衛生學、穩定性試驗、興奮劑檢測所用受試物應為同一批號,若保質期內無法完成全部試驗項目的樣品(如酸奶等),允許使用不同批號的樣品,但應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