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潮在變,但消費者的求美之心從未止步。
從紅極一時的口服美容產品“膠原蛋白”,到主打調理美容的燕窩,再到新興“網紅”皂角米和桃膠,還有“保溫杯里泡枸杞”和“朋克養生”等段子的流行,越來越的多的年輕人加入口服美容產品的嘗試中。
口服美容產品成為“顏值經濟”的新增長點,也催生出一個又一個的食品行業爆款品類。而就在2021年,玻尿酸食品“橫空出世”,加入“戰局”,以獨具特色的功能屬性獲得消費者的追逐和行業的頻頻關注。
玻尿酸食品會是下一個藍海嗎?
進擊的玻尿酸:下一個功能性食品新藍海?
作為健康保健和護膚消費的交集,從美白、抗老、補水、防脫、瘦身、豐胸等美容美體需求,到調理身體、幫助排便等健康需求,功能性食品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廣闊的市場。
而作為功能性食品中重要的添加成分,在國外玻尿酸食品也已經有了相當長的批準歷史。1996年日本正式將玻尿酸列為保健品添加物,POLA、FANCL、DHC、資生堂等公司均推出多款暢銷玻尿酸產品。2000年以后,營養食品領域開始大規模使用玻尿酸,全球共有2000多款玻尿酸食品上市,僅日本一國有160余種,美國、英國、加拿大、捷克、巴西等國家也均有多款含有玻尿酸的食品在國內銷售。
這些風靡于全球的玻尿酸食品,原料絕大部分來源于中國。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在玻尿酸原料銷售上獨步全球,根據2020年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81.6%,中國企業均位列全球銷量排名榜首。其中,華熙生物(688363.SH)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2020年全球銷量占比43%,焦點生物、阜豐生物、安華生物透明質酸全球銷量占比分別為15%、8%、7%,位列第二至第四位。
在國家衛健委通過玻尿酸入食品的審批之前,這些由中國出口的玻尿酸原料被在國外生產為終端玻尿酸食品,并在以幾十倍的價格被消費者海淘回中國,被中國消費者應用于骨關節治療、美容等多個方向。
2021年1月7日,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了由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即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準許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使用范圍包括乳及乳品、飲料類、酒類、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冷凍飲品等。自此,迎來了玻尿酸食品國產化的新時代。
玻尿酸入食政策無疑在玻尿酸產業領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這不僅意味著國家認可了玻尿酸作為食品的安全性,還是對玻尿酸食品產業端的深刻賦能。這一政策解決了終端食品生產加工的“卡口”,國內玻尿酸廠商得以將終端加工與銷售環節全部收歸于國產,打通了中國企業的整個玻尿酸產業鏈,也為中國玻尿酸企業開啟了功能性食品的新賽道。
緊隨政策起舞,不到一年,就涌現出大量玻尿酸食品,玻尿酸食品迎來百花齊放的新形態。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玻尿酸食品也飽受消費者關注,逐漸被市場初步認可。
但國內玻尿酸食品是否能“乘風而起”,發展出一片廣袤的新藍海呢?這或許需要經歷產品功效和產業化的雙重考驗。
繼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后,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口服玻尿酸胃腸道健康功效
玻尿酸入食開啟食品新賽道,緊隨其后的是消費者和學術界對其功效的質疑?!安D蛩嵴娴哪苁秤脝??是否安全?”“口服產品真的管用嗎?”“食用玻尿酸能夠為人體帶來哪些助益?”等問題,也成為多數消費者關心的重點。存在這些疑問,大多是因為大家對于玻尿酸在美容、醫療等場景的應用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
口服玻尿酸安全嗎?
無論是否了解玻尿酸,但對這種物質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添加到醫美藥劑和化妝品中。而事實上,玻尿酸學名為“透明質酸”,是一種酸性粘多糖,是人體自源性的天然物質。其在人體中的總含量約為15g,廣泛存在于眼球、膝蓋滑液和皮膚中。它最初于1934年從牛眼中所提取,人們相繼在雞冠、魚油中也發現了玻尿酸。因此,作為一種天然食品,玻尿酸的食用安全有其基礎。
在中國,食品領域的新物質添加申請極為嚴格,國家批準玻尿酸作為添加劑加入普通食品的背后,經歷了多年嚴謹的實驗。早在2004年,華熙生物便在國內首次啟動透明質酸作為食品添加的申報工作,并依托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對玻尿酸的安全性進行了長期實驗。國家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主任助理、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明表示:“透明質酸是生物發酵的新原料,根據管理規定和非常詳細的審查細則,我們對生產的菌種和生產工藝,對所產生的原料的各種毒理學,以及膳食暴露和風險評估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笨梢哉f,“玻尿酸入食”已然證實口服玻尿酸的安全性。
口服玻尿酸是否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玻尿酸以分子量較小的單糖或非單糖形式在腸道內被吸收,然后在體內合成酶的作用下被重新合成大分子玻尿酸。2021年夏季,國際權威期刊Nature旗下Nature Portfolio也發布題為《從機制研究到實驗分析:口服透明質酸提升皮膚保濕度?》文章,在實驗中,90%的口服透明質酸可被身體吸收加以利用,并有一部分可留在皮膚組織中,這證實了口服玻尿酸的吸收機制與安全性。這就意味著,口服玻尿酸事實上是作用于全部人體的健康行為,如果我們的其他部位比皮膚更需要玻尿酸,那么身體會運用這些原料優先合成其他部位的玻尿酸,但皮膚也會受益。
食用玻尿酸能夠為人體帶來哪些助益呢?
針對這個問題,科學界的研究探索在不斷深入。
在美容方向上,探尋玻尿酸對于人體皮膚狀態的改變,目前學界已發布多項研究報告,通過雙盲實驗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方式,一定程度證明了玻尿酸的產品功效。
* 2014年醫學類學術期刊Nutrition Journal發表的《 Ingested hyaluronan moisturizes dry skin》研究證實了食用透明質酸可改善干燥皮膚、減少皺紋;
* 2019 年由意大利學者 Guaitolini 等發表在《臨床與美容皮膚病學雜志》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顯示,持續服用60天玻尿酸后,實驗組人群皮膚水含量及皮膚彈性及皺紋均存在明顯改善;
*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由玻尿酸老大華熙生物(688363.SH)生產的食品級玻尿酸原料HAPLEXPlus進行試驗顯示,玻尿酸能夠增加皮膚水份,且具有抗氧化功效。實驗對象口服玻尿酸之后皮膚水分含量增加9%,比未服用者有明顯提高。
在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上,研究發現,玻尿酸可以對胃腸道健康、治療干眼癥和骨關節炎癥等方面有促進效果,玻尿酸還能在關節潤滑、血管壁通透性調節,以及創傷愈合中起到關鍵作用。
* 東京農工大學及Kewpie公司研發部于2017年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探討了關于口服透明質酸在胃腸道的降解和吸收的研究成果;
* 日本北海道大學在2020年發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進行了關于口服透明質酸向淋巴系統和血液中的轉移研究顯示,大分子量的玻尿酸可以通過腸道中微生物降解成為分子量更小的寡聚玻尿酸,分子量在一萬以下。這樣分子量的玻尿酸,可以進一步轉移到血液和淋巴中,為人體需要玻尿酸的器官帶來助益。
* 在2019年韓國科學家進行的口服玻尿酸緩解干眼癥的臨床研究顯示,口服玻尿酸加滴眼液玻尿酸一起使用時使得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 在治療骨關節炎癥上,口服攝入玻尿酸也在相關研究中被發現可以與Toll樣受體-4結合并促進白細胞介素-10和細胞因子信號傳導的表達,這兩種信號對緩解和治療骨關節炎都具有重要價值。
與此同時,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部麻省總醫院黏膜免疫及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北京中醫藥大學等科研機構進行的一項聯合科學研究發布了一篇關于透明質酸的重大研究成果《透明質酸誘導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改變有利于小鼠抵抗嚙齒類檸檬酸桿菌感染和改善腸道炎癥》,為透明質酸在食品中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該成果在醫學期刊《Gut Microbes》(由 Beth McCormick主編,影響因子 (2020): 10.245)上發布。研究顯示,口服透明質酸對改善腸道炎癥、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調節腸道屏障功能有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透明質酸改變了BALB/c小鼠腸道微生物組成,幫助小鼠抵抗嚙齒類檸檬酸桿菌感染,減輕嚙齒類檸檬酸桿菌誘導的腸道菌群失調,調節嚙齒類檸檬酸桿菌感染時小鼠的免疫應答和腸道上皮屏障功能,緩解腸道炎癥。相關研究還表明,透明質酸對包括腸道炎癥性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有益。
通過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度探究,科學家認為,攝入透明質酸可選擇性促進腸道內益生菌尤其是阿克曼氏菌的生長,阿克曼氏菌能夠提高感染嚙齒類檸檬酸桿菌的小鼠腸道杯狀細胞和粘蛋白的數量,通過調節腸道的黏膜屏障增強腸道抵抗力,減輕腸道炎癥。這一實驗結果的發現,深刻地揭示了玻尿酸在促進人體胃腸道健康方向的重要作用。哈佛大學的最新發現,開拓了玻尿酸產品除護膚美容、健骨、治療眼科疾病外的新應用方向。
產業可期,強化消費者認知是關鍵
除了功效作用的驗證,玻尿酸食品的產業化發展環境,也決定著玻尿酸食品的延續發展。
在美國、日本等玻尿酸產業相對成熟的發達國家,在玻尿酸食品的探索上已日趨完善,的形成肌膚健康、腸道健康、燃脂、運動機能補充等多樣化的產品系列,也形成了包括飲料、乳制品、方便食品、餅干、冷凍飲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糕點等多樣的產品品種。消費者的產品認知也日趨成熟,玻尿酸酸奶、烏龍茶均成為暢銷品類。
相較而言,中國在2021年才開啟了食品化的摸索,華熙生物推出中國首個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研發出透明質酸鈉口服液、口服次拋、軟糖、壓片糖果、果凍等六款玻尿酸產品。食品新消費“網紅”漢口二廠和代餐品牌Wonderlab緊隨其后,推出了玻尿酸氣泡水和玻尿酸軟糖等產品。但相較于歐美成熟的玻尿酸食品品類拓展,產品類型上也尚且處于“獵奇”階段。
為什么在中國,玻尿酸食品不夠“吃香”?將玻尿酸食品放回整個功能性食品賽道的發展中,或許能夠一探究竟。
一方面,中國功能性食品的人均消費支出和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市場的水平,消費者認知也存在不足。在口服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上,美國人每年平均會花90美金,澳大利亞人則達到了222美金,而中國人只有30美金。美國保健品市場的滲透率是55%,而中國的只有不到20%。就玻尿酸產品而言,而以玻尿酸食品的發展為例,早在2000年,歐美市場對玻尿酸在營養食品領域的應用已超過了美妝領域,在健康方向展開了長久的深耕。
另一方面,當前功能性食品市場上,仍存在“崇洋媚外”的現象,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品牌產品更加信服,對國產品牌整體認可度不高。中國功能性食品市場一直被SWISSE、POLA、FANCL、澳佳寶等外資品牌壟斷,在《2020年雙十一保健品類銷售額TOP20》榜單中就可看出,國內功能性食品市場,仍然是海外品牌的天下。海外玻尿酸功能性食品日漸受到消費者認可,產品消費趨勢持續呈現上升趨勢,代表產品是SWISSE水光片(主要成分就是玻尿酸),在天貓國際銷量領先。
玻尿酸食品乃至整個功能性食品賽道的發展之障礙,歸因于消費者的產品教育和品牌信賴。突破消費者教育的瓶頸,迎來功能性食品賽道的全方位發展,則需要政府、科研機構、頭部品牌等多主體的多維度發力。
第一,“產品力”和“強功效”自始至終都是核心競爭力,功能性食品賽道,科學基礎支撐是核心。目前美國哈佛醫學院發布的不同分子量段的玻尿酸對于腸道健康的改善相關研究,及江南大學等聯合研究的口服玻尿酸對人體骨關節、眼睛的作用機理等,都在有效推動玻尿酸食品的功效性和產品力。
第二,功能性食品的產業建設,行業標準是基石。政府、行業組織、研究機構、頭部企業應聯合推動規范、透明、可信賴的行業標準的建立,保障生物活性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安全有效應用。據悉,目前國家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正和華熙生物共同推進玻尿酸在食品中的相關標準修訂和更新,涉及原料要求、檢驗方法、功能標識和評價等多個方面,避免市場大規模產品入市后,可能出現的以次充好、虛假標識的情況。
第三,功能性食品產業建設,頭部品牌作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是主體。企業應緊抓消費者痛點,以敏銳的商業嗅覺不斷推出符合消費期待的新產品。
隨著90后、95后日漸成為消費主體,可以觀察到,消費者對于功能性食品的認知正在逐漸改變。天貓數據顯示,2020 年與功能食品有關的零食市場銷售額增速高達 40%,多數購買人群為90后,Z世代是核心用戶。據《2020功能零食創新趨勢》預測,未來幾年功能性食品有望達到5000億元市場,護眼、美膚、睡眠、提振、免疫和健康飲食是功能性食品賽道中主要的6大方向。
如今,玻尿酸保護胃腸道、護眼等作用功能的進一步發現,無疑將進一步延展玻尿酸在功能性食品賽道中的銷售版圖。而通過對年輕人群的認知教育,也必將打開玻尿酸產品的新賽道。相信隨著玻尿酸食品在胃腸健康等領域的功效被進一步開發,玻尿酸食品定將進一步迎來大眾認可,在食品賽道迎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