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沈賡前記者黃永建) 作為“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第一環節”,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全社會關注。為了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治化水平,山西省從6月20日至7月初,在全省農業系統開展了主題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201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活動。
活動期間,全省各地農業部門先后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咨詢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指導服務等活動,并通過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線上網絡課堂,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法規和監管成效,普及農安信用知識,倡導誠信經營,引導市場理性消費。
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了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根本基礎。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以“質量興農”為指針,明確工作著力點,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強監測評估,打好風險防控主動仗;實施靶向監管,如針對禽蛋禁用藥物、牛羊肉“瘦肉精”、生豬屠宰注藥注水、農藥隱性添加、水產養殖非藥品添加獸藥等突出問題,開展的專項整治“掃雷”行動等,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推進依法監管,健全監管長效制度機制;強化監管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市、縣、鄉監管機構建設,推動村級監管隊伍全覆蓋,為監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截止目前,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已基本實現了制度健全、機制順暢、程序規范、基礎夯實的目標,源頭控制能力、標準化生產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執法監管能力顯著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切實保障了全省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和公眾“舌尖上的安全”。